破产重组,企业起死回生
添加时间:06-27-2015 来源: 点击次数:
负债超百亿的企业 也通过破产迎来重生
同样让韩传华印象深刻的还有绍兴“华联三鑫”破产案。
当时,纺织业占绍兴这个全国十强县经济总量的65%,每年产值1000多亿元,华联三鑫在当地纺织界举足轻重。受金融风暴影响,2008年9月29日,华联三鑫突然停产。
当时,华联三鑫未偿还的贷款106.7亿元,涉及16家银行;对外担保也有20多亿元;此外,债务还包括拖欠的原料款等,涉及数百家原料商和经销商。
而最令各方恐惧的,并非仅仅是债务黑洞,而是附着在债务上的担保网。浙江省内,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由来已久,极为普遍。
“如果处理不好,绍兴的经济将倒退5到10年。”当时绍兴有领导如是说。
如此盘根错节、影响巨大,最终华联三鑫也走上了破产重整的道路。在经历政府主导和多方“注血”后,停产后的第二年1至11月,这家已更名为“远东石化”的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已实现销售额130多亿元,利润3亿多元。
“不管涉及多大债务黑洞,完全可以依靠破产逐一破解。”韩传华说。
声音
A 就算只能清算 企业也能死得更有尊严
在韩传华看来,类似案例在国外更普遍。2009年,经历多年亏损的通用,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颗汽车业界的巨星仿佛就此陨落,那一年通用在中国卖了183万辆汽车。然而经过破产重整,去年通用汽车及旗下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销量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354万辆。
“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重生的价值。”韩传华说,就算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的死亡模式,但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最大限度、公平透明偿还债权人债务,企业死得也有尊严。否则,企业不死不活沦为“僵尸”企业,债权人和债务人本来拥有的权利也都荡然无存,而且窟窿只会越拖越大。
B 这是破解“民间借贷”危机的必由之路
如果走入绝境的企业都破产,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都牵扯民间借贷,各地政府非常谨慎。”韩传华说,其中也包括温州。他说,温州倒闭跑路的企业,几乎都涉及民间借贷,但在全面采用破产重整后,社会逐步恢复平稳。
“困境已经发生,不管是涉及银行债还是民间借贷,关键是要解决问题。”韩传华说,这其实才是对各方的最大保护。
他说,政府参与企业清算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没有程序监督权力,就有可能出现权力寻租的可能。他认为,在法律监督下破产,反而使债务更公开透明,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破产是破解“民间借贷”危机的必由之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也曾表示,《破产法》为企业退出、企业拯救提供了法治化路径。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应当更加重视破产法的作用,防止资不抵债的企业不经破产清算就“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