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招生教育广告价格

大河报广告部

  • ·联系电话:0371-66330030
  • ·广告电话:0371-60507388
  • ·电话:13526529293(微信)
  • ·电子邮箱:840854936@qq.com
  • ·上班时间:
  • ·周一至周日(8:00-19:00)
  • ·联 系 QQ:840854936

大河报招生教育广告价格

添加时间:06-02-2010    来源:    点击次数:

大河报招生广告,广告热线:0371-61182259、60507388;教育行业、招生企业,培训机构等,广告版快:面积5.5X11.4cm,一次3600元省版,市版2400元5.5X11.4cm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

  

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日出四开80版,其中全国版64版,省会郑州市区版16版,彩色印刷。

 

编辑本段版本介绍

全国版

  立足中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新闻事件,弘扬正义,针砭时弊;省会郑州市区版:聚焦省会,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时尚消费,借郑汴融城之际,2007年3月覆盖开封市场服务两地读者。

省会郑州市区版

  聚焦省会,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时尚消费;《大河报·大河财富》作为《大河报》全力打造的一份财经类周刊(周日报纸,周五发行),聚焦财经动态,透视经济风云,点评企业成败案例,关注企业家群体,彰显创业精神。具有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阅读率高等特点,高密度覆盖河南省,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40万份,年广告收入4.3亿元,成为中原报业市场大品牌,并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综合竞争力位居中国报业第四位。

 

编辑本段发行状况

  《大河报》在湖南全省建立了300多个发行站点,组织了近6000人的

  

发行队伍,重点发行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并向周边省市辐射,高密度覆盖河南市场并向全国辐射,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40万份,年广告收入4.5亿元。作为中原报业市场品牌,先后5次入选世界日报发行百强、3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20强、4次入选中国500强价值品牌、3次入选中国成长性媒体,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向中原市场展示形象、拓展市场的理想选择媒体

资料图:战士展示配发的军人保障卡。李 啸摄

  军人保障卡 一卡“通”军营 ——本报记者就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工作访总后司令部参谋长刘铮

  今年6月1日,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全军又一重点工程——军人保障卡推广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军人保障卡大范围试验验证已基本完成,全军推广的各项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使广大官兵更好地了解这一重大工程,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总后司令部参谋长刘铮。

  “10年磨一卡”来之不易

  记者:军人保障卡是“10年磨一卡”,能否介绍一下军人保障卡建设试点的历程?

  刘铮:军人保障卡试点建设,从2001年启动到现在共经历10年时间,大致分先期试点、试验完善、扩大试点3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战区三军部队组织扩大试点,进一步验证军人保障卡的各项应用功能、运行管理机制、网络数据传输和安全防护手段,探索全军推广应用的方法路子。到2009年底,军人保障卡系统覆盖了北京战区三军部队。今年6月,军委批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军人保障卡建设试点探索基本结束,明年全军官兵将人手一卡。月6日,郑州市柳林镇刘庄村一栋在建民房楼,顶楼砖墙倒塌砸断楼板,由13层砸穿到1层,造成3死1伤的惨剧。今报接连推出的报道引起读者高度关注,众多读者对都市村庄高楼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现出深深担忧。多名读者致电今报热线,称郑州市的都市村庄——陈寨村,众多居民正在大兴土木建高楼,建筑材料占道严重,已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私自加高,违法建造高楼,施工占道、不设安全防护措施……都市村庄民房“疯长”时,伴随着由此而产生的诸多乱象。都市村庄究竟有多少人在施工盖高楼,究竟有多乱?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以陈寨村为例,一些都市村庄盖高楼之乱令人咂舌。

  乱之1乱盖

  都市村庄新建民房多在10层以上

  昨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金水区陈寨村。刚到北环路与文化北路交叉口北约200米的路东,一栋民房楼已盖到12层。与该楼隔着一条小路的是一个工地,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施工。一名工人说,此处地基上原来是一栋9层高的民房,如今已被拆掉,“听说至少要盖15层”。

  

  站在文化北路陈寨村路段的马路上,放眼望去,路两边全是高楼,10层以下的居民楼已经很罕见。

  而长六七百米的村中路段,马路两侧短短的数百米距离内,正在施工建房、楼体已经建到10层以上的,竟有七八处。

  仅仅是一段马路两边,狭小视野范围之内已经有这么多人在建房,整个村庄情况如何?

  采访中记者驱车沿陈寨村周边观察,之后徒步深入村庄内观察,发现该村建造高楼的施工点,保守估计也在30处以上。

  观察中记者发现一种现象,只要是正在建造的都市村庄民房,10层以下的几乎没有。盖房子的村民们好像事先约好一样,生怕自家的房子盖得比别人低。

  乱之2乱占

  建筑材料霸占道路

  文化北路与陈寨二街交叉口东侧,有一栋已经建成的楼和一处正在挖地基的工地。路边堆满了砖头、沙子和大堆拆下来的钢筋等建筑材料,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道路。北侧的楼体已基本建成的居民楼下,一台小型混凝土搅拌机正在滚动,旁边两名工人正在装拉石料。机器旁边就是陈寨二街,过往行人路过此处时,都小心避让通过。

  

  建筑材料“霸”道的绝非此处。陈寨二街与文化北路交叉口路西,同样也有一处楼体已基本建成的10多层民房楼,楼下同样堆放着大量的建筑材料,本来宽只有四五米的小街被占了一大半。再往西看,道路上很多地方都堆放着砖头和沙子,楼里还有人在盖房子。

  陈寨三街的情况更为糟糕,小街上到处是建筑材料。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男子骑电动车经过时,时走时停,不时双腿着地,艰难避过道路上的沙子和砖头。“这段日子以来,我们这生意都没法做了,你看路上都成了这样,除了必须要通过小街的人,谁还往这儿来买东西啊?”该小街商户张先生向记者诉苦。

  张先生说,过去一段时间生意受到影响让他很难受,但小街上仍然有很多人在盖房子。最让他苦恼的是,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乱之3乱掉

  记者采访时遭遇“飞弹”

  昨日上午10时30分,正当记者在陈寨二街东面的一栋在建高楼下采访时,突然感觉眼前有个东西一闪而下,“啪”的一声砸在地面的沙土上,将沙土砸出了一个坑。

  

  掉下来的是一个比鸡蛋略小的近似圆形的青石块。身边的工人说,按照石块下坠的速度,应该是从五楼以上掉下来的,不然不会那么快。石头下落时,距离记者脸部不到20厘米,看到记者担心,一名工人好心地提醒记者“赶紧离开”。

  一名自称商丘人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楼下施工,时刻都得戴安全帽,不然头顶掉下来东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名工人说,曾经有一次,楼上落下的石头将他工友的头盔都砸裂了。

  记者看到,该处楼房下就是东西方向的陈寨二街,过往的行人不断。而该楼虽然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但依然在施工,却没有设置任何安全措施,一旦高空坠物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

  调查中记者发现,和该处在建民房楼一样,陈寨村中在建的高楼,楼下通道上安装防护网的寥寥无几。

  租房者小谢这样形容他的心情:“吊运东西的大架子就横在我租住房屋的上空,头上悬着这样的东西谁能安心?”他说自己近一个月时间夜间都没有在租住处休息了。“我暂住在朋友那里,啥时候这房子建好了我才回来”。

  乱之4乱住

  民工住在正建的民房里

  

  昨日中午12时20分,记者在陈寨村一在建民房处看到,一楼内外,数十个民工正端着碗吃馒头、面条。

  在此前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在多个工地都没有发现建有工棚。民工在何处休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当记者问及工人们夜里在哪里休息时,一名正吃着馒头的年轻民工含糊地“唔”了一声,伸手指向在建的民房。

  工人们说,他们晚上就睡在楼里。为了上下楼方便,他们一般都睡在二三四层楼里。记者问他们为何不睡工棚,民工们哄笑起来:“我们又不是大建筑队,哪儿来的工棚啊。”

  一赵姓民工说,像这样10多层的居民楼,每栋楼的工程都由像他们这样四五十人规模的小建筑队承包。为了省钱,包工头自然不会给他们盖工棚。况且在都市村庄里,就是想盖也不一定有地方。小建筑队的民工睡在刚刚建造的楼里,是一种必然,“不仅我们是这样,你到村里其他工地去问问,都是这样。”

  记者以刘庄在建民房楼板掉落,砸死砸伤工人为例,向他们说明危险。民工们说:“我们也想睡好一点的地方,但没办法改变啊。”

  乱之5乱进料

  建筑材料质量缺乏监管

  按说,房子是自家的,当然要盖好,要确保质量。但黑朱庄和刘庄的垮塌事故,却用血的事实证明,现实并不是那回事儿。一名建筑工人告诉记者,村民们虽然盖的是高楼,但很少有人使用非常优质的建筑材料。原因很简单,随着都市村庄改造步伐的推进,这些民房最终将被拆除。

  国家目前对商品房、大的工程项目,从规划审批、使用原料及施工作业等,都有着极其严格的监管程序。然而,在城中村建房方面,却存在质量监管上的盲区。如此情况下,都市村庄里盖起的一幢幢高楼,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得而知。

  乱之6乱带头

  村领导带头建高楼

  早在黑朱庄在建民房发生垮塌之后,郑州市政府就曾下文,对都市村庄建房做出明确规定:拆除后重建的,原则上不超过3层。然而,时隔几年,众多城中村的民房,高度不降反增,是何原因?

  

  记者在金水区一都市村庄采访时,一村民透露:“我们村盖高楼,是个别村领导带的头。几年前他先将房子加到了7层,去年又拆了盖了10多层,其实我们村民也知道政府规定,但大家看到领导都这么盖,自己不盖岂不是很吃亏?”这位村民没有透露他口中那名村领导的名字,记者也无从查证。但政府“拆除后重建的,原则上不超过三层”的规定,成一纸空文。都市村庄民房越盖越高,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乱之7乱贷款

  村委会能帮村民贷款建房?

  陈寨村中,一栋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楼体新旧明显不同的民房的四楼一间房屋内,房主陈师傅说,这栋楼上面几层是2008年加建的。“再过几年我打算把这栋房子拆掉重盖,最起码要盖到14层。”当记者问及在村庄里盖如此高的民房,是否需要经过有关部门规划审批,是否有人管时,他说“没人管”。

  记者观察发现,村民新盖的楼房几乎都在10层以上。如此规模的楼房,建造当然需要花费大笔的资金。此种情况下,村民盖高楼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陈师傅笑了:“我们自己本来都有些积蓄,不够的可以向亲戚朋友借一点,如果实在不够的话,还可以向银行贷款。村民们之间,或者村委会都可以帮着担保。”事实真的像陈师傅说的那样吗?记者随后打电话到陈寨村“创建办”,询问该村建造高楼现象,是否经过有关部门规划审批,是否得到许可。对方称“不知道”。

  早在此前的几天采访中,记者就曾先后遭遇多个部门的“不归我们管”、“管不了”的回答,相比之下,这名自称是陈寨村“创建办”工作人员的男子的话语则显得更直接。F

  ■怪案

  天上掉下车轱辘路人获赔86万

  □记者沈春梅通讯员纪晓蓉

  今报郑州讯 正走路呢,“砰”的一声,在建十层楼上突然掉下一个车轱辘,陈先生不幸被砸中,造成全身两处十级伤残。昨日,郑州市金水区法院一审判决,包工头和房主需赔偿陈先生86万元。

  45岁的陈先生是信阳人,在郑州市陈寨村做小生意。去年3月,陈先生路过村里一处民房建筑工地时,一个车轱辘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他的脊背上,造成双下肢瘫痪,胸椎骨折。

  事后陈先生家人查明,车轱辘是从一在建民房的10楼掉下的,房主将房子承包给了包工头杨某。

  陈先生住院期间共花去医疗费17万元,其间,包工头杨某支付了近9万元。之后,陈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房主和包工头杨某赔付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共计92万余元。

  几方上周六调解失败。三天后,庭审在陈先生简陋的出租屋里进行。因为房间面积太小,法官和诉讼人员只能站着开庭,而书记员也只能趴在陈先生子女写作业的小桌上记录。“庭审结束后,合议庭立即进行了初步评议,经过几个晚上加班,起草判决书、核对赔偿项目及数额、推敲文书措辞,总算是尽快宣判了。”

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包工头杨某作为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即原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杨某没有建筑施工资质,房主将12层民宅交给其承建,其选任行为有过失,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经核实,法院最后认定,陈先生的各项损失共计86万余元。昨日下午,法院宣判,包工头杨某和房主分别承担80%和20%的责任。

大河报广告部,广告热线:0371-66330030,0371-60507388;QQ:840854936
广告部地址:郑州市东明路与顺河路交叉口西南角金银湾商务楼1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