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的顶梁柱有病压垮一家,孩子决定辍学

大河报广告部

  • ·联系电话:0371-66330030
  • ·广告电话:0371-60507388
  • ·电话:13526529293(微信)
  • ·电子邮箱:840854936@qq.com
  • ·上班时间:
  • ·周一至周日(8:00-19:00)
  • ·联 系 QQ:840854936

因为家里的顶梁柱有病压垮一家,孩子决定辍学

添加时间:08-27-2014    来源:    点击次数:

再过两天,家住汝州市小屯镇时屯村的张高峰就要回衡阳了,新学期,他将成为湖南工学院的大二学生。没有添置新衣、没有买书,这位21岁的大学生揣着打工赚来的300元生活费,带着邻居苏家母子来到郑州。“为得白血病的苏老九寻求一些帮助,不让他的一双儿女因此辍学”——就是这个简单的出发点,让张高峰在高楼林立的郑州昼夜不歇,奔走了三天。 【第一章】 焦虑 开学前,21岁的大学生放不下一件事儿 处暑已过,天气转凉。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待在老家的张高峰却双眉不展,愁上心头。这名乐观、阳光的帅小伙,最近越来越焦虑了。 周遭,平房、小院、大树、池塘,蛙声一片,这些曾带给他遐想与欢乐的美景,都让他提不起兴致。 心中,两种力量在抗衡、交织—— 这个暑假,他原本打算在家里停留一周。作为校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一名学生会干部,他和同学约好赶在9月3日新生开学前进些日用品来卖。可是,得了白血病的好邻居苏老九需要他帮助。 他清楚地记得,没上大学的时候,家里需要浇地之类的力气活,只要喊一声:“老九!”顷刻间,要么是苏老九,要么是他的爱人李素环,马上就会应声,急急忙忙地跑来帮忙。“跟妈妈商量怎么帮老九时,妈妈说,咱家条件不好,但我能干活,你能读书打工养活自己,还是比他们家好一些,你要帮帮他们。”妈妈的话,他默默地记在了心上。 去年7月,张高峰考上了湖南工学院,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学费在哪儿呢?一家人很是发愁。幸运的是,靠着河南省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资助的3000元助学金和国家贷款,张高峰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当身边的同学课余时间玩游戏的时候,他却打起零工赚生活费。 【第二章】 赶路 “嫂子,咱该走了!”凌晨2点,他奔到老九哥家 “小兄弟,起床了!”24日凌晨2时许,高八度的手机铃声,将和衣而卧的张高峰从浅睡中惊醒,那部早已经磨掉漆的黑色手机,像一个亢奋的小怪兽,在黑暗中尽情地发光发响。 电话是镇上跑运输的老板打来的。前一天,张高峰翻出家中存的名片,给对方打电话,请他们去郑州出车时捎上三个人去郑州办事。“3点出发,保管你6点前能赶到郑州。”约好出发时间,打小睡觉自来醒的张高峰,那一晚彻底失眠。“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各种焦虑和担心,帮老九哥,到郑州先去哪里?电视台?慈善总会?民政局还是报社?”就这样想着问题,翻着身,时间从夜晚溜到了白昼。 “嫂子,咱该走了!”挂上电话,抓起书包,张高峰三步并作两步,奔到邻对门的苏老九家。一连串连贯有力的敲门声,叫醒了同样失眠的李素环。此刻,街坊四邻的土狗,叫得是那么的欢。 一辆中巴车,停在村口的小路上,从车头射出的黄色灯光,犹如外太空发来的信号,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带给人一线希望。踏上车门,落了坐,张高峰的心才安定下来。“身份证、户口簿、住院病历一样都不少。”当然,最让他安心的,是揣在背包里300元钱,一摸,还在。这是他暑期不回家打零工赚来的生活费。 11岁的苏明明是苏老九和李素环的小儿子,在半梦半醒中醒来,鸡叨米一样打瞌睡。 车一路走走停停,在邻近村落四处拉人。此刻,漆黑的小路上,灯光照出的那一丝光亮,像极了他的心情:“救老九哥,有一丝希望,就尽一分力量。” 【第三章】 奔波 一路走一路问,他们走遍了计划中要去的地方 24日早上6点,经过一路颠簸,张高峰和李素环、小明明三人,站在了郑州街头。街边,不断有穿着文化衫的男女牵着体形各异的狗儿走过,洒水车哼着不知名的曲儿,慢悠悠地在大街小巷穿梭。 初到这个城市,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张高峰知道,他不是来看风景的,他要帮助老九哥一家,迈过眼下这个最难的坎儿。 先去哪儿呢?来不及洗漱,饭也没吃上一口,张高峰就带着李素环娘儿俩,一路走一路问。 第一站,是郑州北环附近的一家公益机构。来得太早又没有工作证,值班的门岗小哥不让进。但建议他到附近的小店里吃点早餐,等八九点钟上班了再来。 第二站,省人民医院。见完为老九哥治病的主任医师陈玉涛后,张高峰焦虑的心终于好受一点儿了。“嫂子,你别哭,医生说已向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植中心申请了,这病可以救。20万元的手术费,咱再想法儿凑吧。”李素环听完,使劲地点点头,一直抽抽噎噎。 第三站,是东区的一家慈善机构,简单登记后,工作人员告诉他白血病已经纳入国家大病救助范围,能够获得一定比例的救助。但具体怎么救助,张高峰也没问出个准信儿。 从24日一早到昨天,三天了,张高峰“11路”和公交车并用,跑遍了自己计划中要去的地方。虽然第一次来郑州,但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每次都能找着合适的公交路线,这让他感觉到很幸运。说起迷路,只在郑东新区转晕过一次。还有那天中午,三个人去热干面馆吃饭时,服务员见一瓶矿泉水三人轮着喝,就给他们端来了三碗温热的面汤。 【第四章】 求助 “大河报影响力大,找他们帮帮你们!” 开学时间越来越近,事儿办得并没有自个儿预期得那么快,张高峰的心里,像藏着一团喷不出的火。“大河报影响力大,找他们帮帮你们!”有人跟他建议说。昨天中午,三人来到了位于农业路东段的大河报社。 见三人满脸疲惫、步履沉重,本报工作人员给他们买来酸奶和面包。“出来三天了,饥一顿饱一顿,只吃了两顿热饭。”张高峰表情尴尬,接过递过来的东西后,一直安慰母子俩“坚强、别哭”的他,竟当场落泪。 张高峰说,这三天,他们晚上就住在银行的自助服务厅内。一个床单、若干张报纸是他们睡觉的行头。 “不亲眼所见,不知道他们家有多难。”张高峰说,20日他曾去看望老九哥,一到苏家,就见47岁的老九哥,脑门上搭着毛巾蜷缩在病床上,14岁的女儿苏珂珂坐在父亲的床头边,陪护。由于没钱,早已断药,不断发烧的他只能靠女儿不停换洗毛巾、用冷水物理降温。高烧时,会吃几片床枕边的尼美舒利分散片退烧。看着墙上贴满的各类奖状,妻子的话,让苏老九难过:“妮啊,咱不上学了吧,你爸的病需要钱,你和你弟,眼下只能供一个。” “珂珂学习挺好的,他们姐弟有不会的题,以前总是来问我。我是在社会的资助下上的大学,我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在社会的关爱下,顺利读书。”张高峰说,”医生说老九哥得的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比较快,但不算是白血病中最严重的,如果能够进行适合骨髓配型移植,还是有很大的治愈希望的。”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姐弟俩能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继续读书,老九哥能在媒体和慈善机构的帮助下,筹集到治病用的药费。 “特别喜欢一句话,即便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也能用微弱的光带给人温暖和关爱,我愿意用自己的光,照亮老九哥一家生活的路。”张高峰说,“如果能通过大河报这个窗口,让更多的热心人知道老九哥的遭遇,这趟郑州之行也算有收获,心里也会好受很多。” 昨晚八点,一行三人回到了汝州。张高峰说,他打算早点儿买票去衡阳,“我要救老九哥,如果他的事儿需要留下来,我会向学校请假的”

大河报广告部,广告热线:0371-66330030,0371-60507388;QQ:840854936
广告部地址:郑州市东明路与顺河路交叉口西南角金银湾商务楼1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