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奖补 中草药种植规模两年翻番
添加时间:07-23-2024 来源: 点击次数:
(陈鹏旭 孔路政)7月18日,在鲁山县背孜乡郜沟村丹参、枳实育苗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杰在察看田间的排水情况。
“我们村种植枳实4万余株,所产药材经初加工后销往禹州和安徽亳州等地的药材市场,户均年增收五六千元。”张红杰高兴地说。
背孜乡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种植粮食望天收、产量低。为增加群众收入,该乡立足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倾力打造“古道药乡、和美背孜”品牌。目前,该乡中草药种植面积已从2022年的不足2000亩迅猛增至现在的6000余亩。
为规范化发展中草药产业,背孜乡对乡域内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检测,党政主要领导登门拜访请教专家,邀请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专家及技术能手实地指导,并多次组织村干部及部分种植户外出考察,开办中草药种植技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培训10余次,利用微信交流群发布种植技术培训视频200余个,培养种植大户30余人。
背孜乡还出台特色产业种植奖补办法,对连片种植中草药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仅去年以来就发放奖补资金4.6万元,充分调动起群众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规模连续两年翻番。
该乡还成立中草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活动室,发挥人大、政协职能,通过“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多维助力,凝聚合力,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同时,采取“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模式,加快土地流转,整合利用荒山荒坡、低效生态林,壮大中草药种植规模。
背孜乡乡长杜葱茂介绍,今年,该乡还申报了一个政府专项债项目,规划建设中草药产业示范园区,上马中药材加工项目,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