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行业信贷投放的松动已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添加时间:02-13-2015 来源: 点击次数: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发布报告后的30多个小时里,市场已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市场普遍认为,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之外,人民银行将继续通过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基础货币投放。此外,对房地产行业信贷投放的松动已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关键词一:拓宽。即(房地产)正常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在报告中放弃了此前“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措辞,增加了“进一步拓宽(房地产)正常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
市场将其解读为房地产政策可能将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对地产的打压会减弱,支持力度会上升。甚至有市场观点认为,这是限购政策放松的信号,并预测货币政策对地产部门会进一步友好,地产投资有望在二季度初企稳。
“2015年可能会见到‘开发贷’的进一步举措,”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期报告中还删去了已连续在10期货币政策报告中出现的“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这句话,表明货币政策对地产行业的态度将会变得更加友好。
徐高表示,如果地产增速持续下滑,那么对于2015年GDP的影响较大。实际上,在去年11月的降息影响下,房地产已有所受益。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下,放开开发商发债和地产投资的可能性加大。而人民银行在最近一次降准,加大信贷投放中,实际对房地产来说也是受益的。
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在当前地产走势放缓、地产融资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可能暗示会加大对合理住房抵押贷款的支持。体现了现阶段下稳定地产市场,防止房价快速下跌造成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
关键词二:调整。即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本次报告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人民银行提出了一个新工具:除了继续借道国开行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之外,目前央行已经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同时,金融机构信贷自去年11月开始加速增长,在信贷政策的表述上,此次报告相比上期变化较大。
本期报告称:“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需和季节性规律安排好贷款投放节奏,同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所谓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升级版的信贷额度控制,只是行政性相对淡化而已。”徐高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报告表述来看,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来支持实体经济仍然是接下来货币政策的一个明显方向。
与之对应的是,北京银行2月11日公告称,其获准定向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自2015年2月16日起,定向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16.5%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徐高表示,本次北京银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是对月初人民银行下调存准政策的延续,同时也反映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方向的辐射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