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三分余地,换十足人生

大河报广告部

  • ·联系电话:0371-66330030
  • ·广告电话:0371-60507388
  • ·电话:13526529293(微信)
  • ·电子邮箱:840854936@qq.com
  • ·上班时间:
  • ·周一至周日(8:00-19:00)
  • ·联 系 QQ:840854936

留三分余地,换十足人生

添加时间:12-07-2018    来源:    点击次数:

真正丰厚的人生,大抵如此—— 不会被劳碌和琐碎挤满,而是留些空白,偶尔停顿下,享受少许余闲。 因为留白,藏着从容生活的智慧,和抵达辽阔境界的哲学。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在空白期会比忙碌时更有灵感? 生活中的那些留白,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的大脑,有着两种重要的思维状态,一种是“集中思维”,另一种是“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依靠专注力,对外部信息快速处理,比如,我们工作中处理专业问题,但其弊端是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而“发散思维”是一种全局思维,天马行空,在大脑处于闲置状态时,就会将记忆重新连接,而这种连接,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口。 结果出人意料,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筋疲力竭或者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出来。 蜜蜂因为“集中思维”形成的“定势效应”,想当然地设定出口在光亮处,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套路,结果它们没有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毫无逻辑可言,四下乱飞,反而逃出生天。 所以,适当地闲着,让思绪发散,你会拥有更多灵光乍现的时刻,棘手的难题,也可能迎刃而解。 在工作中留白,保养好自己的精力 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一生创作哲学巨著数不胜数。 但无论每天学术创作,讲课多忙,每天下午四点,他都强制留下一个小时要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他沿着同样的一条路走了一辈子,走出了一条“哲学家小道”。 著名设计师史特凡·赛格米斯特,曾在TED上发表《休假的力量》的演讲。 他在纽约开了家工作室,从事的正是自己热爱的领域:音乐和设计。 但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他渐渐发现,再喜爱的事物,一旦习以为常,就会变得沉闷。 所以,他做了个决定:每工作七年,就休息一年,闭门不接受任何顾客。 他利用这一年的闲暇,去世界各地旅行,将自己的小愿望列成清单,一一兑现。这样的长假,使他对事业有了新的热情,创造的灵感也泉涌而来,他也因此,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留白,正是灵感的聚集地。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温暖的距离感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其书《人生的智慧》中提到了一则寓言故事: 森林中的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又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以此形成了独特的心理距离效应理论。 所以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又根据此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这四种距离就是人际交往的留白范围。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保持相当距离,在保障正常的情感交流的同时,彼此不至互相侵入对方的私密空间,既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又不挨扎。 在生活中留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哈佛商业评论》曾刊载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为生活留白的办法,叫做“积极的建设性白日梦”—— 它是让你找一件不需要费力去做的事情,比如散步,修剪花草之类; 然后在大脑放松的情况下,主动去想点好事儿,比如游乐场穿梭,你期待发生的事情,或者纯粹异想天开,做个白日梦。 这些想象会让你大脑迅速恢复能量,增加创造力,甚至还能增加领导力。 而根据萨塞克斯大学在2009年的研究指出,轻松温暖的阅读,也能让我们从生活中令人烦躁,沮丧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只要安静地坐下来读上六分钟的书,就能减轻 68% 的压力,效果甚至比听音乐,散步,或是喝茶更有效,而这无疑也是我们为生活留白的一种好的方式。 正如梁文道先生曾说过——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停下里,静一静,想一想,没有急切,没有压力。 而这些难得的留白时光,其实就在为我们创造改变自我的机会。(河南日报)

大河报广告部,广告热线:0371-66330030,0371-60507388;QQ:840854936
广告部地址:郑州市东明路与顺河路交叉口西南角金银湾商务楼1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