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账两千拒不还 法官巧用微信结案
添加时间:04-10-2019 来源: 点击次数:
赖账两千拒不还 法官巧用微信结案
“叮---”,微信提示声响,执行法官打开一看,是被执行人张某发来的一段文字:“法官,在你多次交心劝说后,我知道错了,现在我就把钱转给申请人。”4月4日,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通过微信联系,促使被执行人张某主动支付拖欠申请人的工资款2100元,成功执结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
2016年1月,原告杨某在被告张某承包的工程中从事混凝土工作。2017年元月工程结束,原告要求被告按约定支付工资,被告并未支付,而是给原告打了一张欠条。之后,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迟迟不予清偿欠款,原告无奈诉至法院。经鼓楼法院判决,被告张某支付原告杨某工资款2100元。但判决生效后,被告仍旧不愿履行义务,原告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在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时得知,张某因工程需要目前并未在开封。执行法官遂通过办公室电话联系上张某,督促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但张某在接到电话后,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情绪,并拒接该电话。为了尽快帮申请人追回报酬,执行法官另辟蹊径,尝试用电话号码添加张某的微信。没想到,张某同意了添加执行法官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执行法官一方面耐心向张某释法明理,劝导其尽快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微信向张某宣传法院当前的强硬执行举措,并告知即使是两千余元,也会被法院强制拘留,甚至会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执行法官锲而不舍的沟通、劝说,4月4日,张某终于不再“赖”,以手机转账的形式履行了2100元执行款。至此,该案得以顺利执结。
田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