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河南多地方,雨水将要造访,旱季过后要雨水充足了
添加时间:08-05-2014 来源: 点击次数:
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8月3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为2583万亩,比7月31日的2706万亩有所下降,但重旱面积增加到了739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也增加0.3万,达到74.2万。为积极抗旱,从7月31日到8月3日,我省各地各部门投入资金1亿多元,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4.28亿元,浇灌8309万亩次。
8月3日,我省召开抗旱保秋视频会议,安排部署下一步抗旱工作。副省长王铁在会上强调,当前旱情形势严峻,要把抗旱保秋、抗旱保供水作为头等大事,务必优先确保人畜饮水需要。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有水源的地方要保证灌溉。重旱区尽力灌溉,轻旱区全力灌溉,墒情好的地方要努力预防旱涝急转。
为抗旱保秋,7月29日9时,河南黄河河务局依据《河南黄河抗旱应急响应预案(试行)》,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增加黄河流量,用足用好黄河水浇灌麦田。据统计,7月份,黄河下游共引水9.3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5.67亿立方米;黄河中游共引水1.55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0.43亿立方米,均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大。
我省各引黄灌区也积极努力,用足用好黄河水。针对流域降雨持续偏少的实际情况,黄河防总在密切关注台风、局地强降雨的同时,强化洪水资源化管理,加强龙羊峡、小浪底水库蓄水调度,确立了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水库提前蓄水运用的调度思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情储备水源。
全省天气预报雨水陆续造访,有望解渴中原。
电力支持抗旱申请抗旱用电,将“特事特办”
本报讯昨天10点20分,省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下午全省大部分地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7℃以上。重旱区平顶山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达到或超过40℃)。
中央气象台全国2418个国家级自动站的实况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4日12点到18点,河南多个县市再次登上全国高温十强榜。其中,平顶山的宝丰县从12点到15点一直处于全省高温最高点,12点就以37.9℃的“成绩”荣获全国高温“亚军”,15点以40.1℃成为昨日全省第一个进入高温“红色警戒区”的县市。除了宝丰之外,鲁山、叶县的最高温度也都接近40℃,对于已经严重干旱的平顶山来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连日高温过后,全省抗旱形势异常严峻。不过从昨天傍晚开始,黄河以北的6个地市出现了阵雨、雷阵雨过程,截至昨天23时许记者发稿时,豫北已下起大雨,极大缓解了旱情。预计今天下午起到7日,全省多地陆续迎来降水,其中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雨。
据省气象台消息,今天白天,全省多云,偏南风转偏东风3级左右。下午到夜里,黄河以北六地区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五地区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受降雨影响,北部气温有所下降,最高温度28℃到30℃,南部高温依旧,最高温度将达到34℃到36℃,其他地区最高温度31℃到33℃。
明后两天,全省多云间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豫北、豫东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这一轮降雨将对缓解旱情起到有利作用。
□记者王迎节实习生罗薇
本报讯干旱对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发布抗旱保供电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供电企业积极主动抗旱保供电,对涉及抗旱用户申请实行“特事特办”,实现报装、施工、验收、接电“一条龙”服务。
通知要求,首先各级供电部门要统筹安排有序用电工作,全力保障抗旱用电。另外,各级供电公司须及时受理抗旱用电申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对涉及抗旱用户申请实行“特事特办”,实现报装、施工、验收、接电“一条龙”服务,确保抗旱用电需求。同时,协助群众做好电动农机具的绝缘测试,督促其按规定安装、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平顶山燕山水库8日可向白龟山水库供水
本报平顶山讯4日,平顶山市政府发布公告,提升全市干旱预警等级为Ⅱ级,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
“来水了,快来接水!”昨日上午9点,郏县安良镇三岔沟村,停水送水车来了,村民们纷纷赶着牛车、驾驶机动三轮车、挑着水桶排队接水。
由于持续干旱,三岔沟村旱情严重,村内的所有机井和地下井水在7月初就已经干涸,村民们吃水全靠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买水。
由于老虎洞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地处灌区的郏县黄道镇门沟村的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长缓慢,叶片不是卷曲,就是发黄。
在丹江口水库施工现场的平顶山市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连续6昼夜奋战,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围堰已建成,已安装了5台水泵,预计8月18日即可向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供水。
而正在建设的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已敷设管道504米,预计8月8日可从这里引水经南水北调干渠,向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供水。
三门峡水库告急,市区时隔6年再喝黄河水
□记者房琳通讯员闾斌实习生郭红玉文记者房琳通讯员赵华摄影
3日上午,三门峡灵宝市焦村镇柴原村,70多岁的村民焦犬行随手从庄稼地里抓起一把土坷垃,轻轻一搓,化为粉末随风吹散(如图)。挖地30多厘米深,仍不见一点墒。
3日下午,三门峡湖滨区交口乡卢家店村,尽管玉米棒子已经成熟,但干瘪瘦小,减产已成定局。
记者从三门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目前该市87座水库中,已有28座干涸,21座蓄水在死水位以下;4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出现断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供三门峡市区30万人饮水的卫家磨水库没水,从3月6日起,该水库已停止向市区供水,至今没有恢复,城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只能临时靠从黄河提取处理的备用水源解决。
这是2008年后,三门峡市区首次改喝黄河水。目前,该市财政已紧急下拨抗旱经费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已拿出120万元支持抗旱工作。
记者还从三门峡市水利局获悉,由该市投资的山口水库目前已完工并发挥作用,截至8月3日,共放水29天,为沿线的三个乡镇6个村提供饮水和农作物灌溉。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三门峡市民的用水质量,该市筹建的大石涧水库拟年底开工,规划库容3282万立方米,总投资3.7亿元,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用水之忧。
周口村民连夜守在地头,排队等着浇地
□记者于扬实习生李玉坤文
本报周口讯连日来的干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河报记者昨日走访周口市扶沟县、太康县的部分乡镇发现,各地都在积极组织抗旱(如图),一些村民连夜守在地头排队等待机井“使用权”,以便尽早浇灌农田。
记者从周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目前周口已有700万元钱投入到抗旱保秋工作中去,经全力调度,目前全市抗旱用水有保障,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周口市大多数县市区已对干旱田地普浇2~3遍,西华、扶沟、太康等县已普浇3~4遍。
驻马店重旱区农民含泪铲除绝收玉米 养地待种麦
□首席记者李钊通讯员李凯文图
本报驻马店讯自4日起,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开始机割绝收的玉米。“7号就立秋了,季节到了;就是有水浇,也不结棒儿了。”村民含泪告诉记者:“(玉米)长在地里,耗地力;机割粉碎玉米秆还田,还能养养地,等待10月份种麦。”
记者来到遂平县凤鸣谷管委会的邵庄村时,见玉米地里有3台“雷沃”在忙着收割一人多高的玉米(如图),玉米秆被作业滚刀从根部斩断后,“滚”进滚筒被粉碎,然后被“吐”进大田。
“俺家16亩玉米,没结一个棒儿。”高振声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带,因地势较高,沟里没水,井里没水,玉米没法浇,全村有300多亩玉米没结棒儿。
4日,记者在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驿城区的沙河店镇、遂平县的文城乡、西平县的出山镇等乡镇走访,发现有60多台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绝收玉米。“收割一亩30块,一台一天收割100多亩。”机手彭长青告诉记者:他是遂平县文城乡文城村的,是第一天收割。“手机快被打爆了,五六天以后的‘活’也排满了。”
“没棒儿的绝收玉米地,及时收割和秸秆还田,是一种科学举措。”西平、遂平和驿城区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专家们奔赴田间地头,指导重旱区的村民,正在对那些浇水也没救的玉米地进行收割,以确保地力不再被损耗。
鹤壁重点对吃水困难村建设饮水应急项目
本报鹤壁讯自6月份以来,鹤壁市各县区都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记者了解到,浚县屯子镇门村行政村五个自然村3000多村民合用一口饮水井,平时自来水直接进家,6月以来突然停水,村民们有些措手不及,于是纷纷买来水罐,到有水的地方去借水或买水。而分布在火龙岗一带的其他村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记者在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田地看到,这里种的玉米只长了10多厘米。村民牛玉保说:“前段时间没有雨水不敢种,后来实在等不了了,挑水播下了种子,可现在又不怎么下雨了,苗根本就长不起来。”
据鹤壁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鹤壁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投入抗旱资金950万元,重点对吃水困难村建设饮水应急项目,对火龙岗、西部丘陵深井浇灌区农田灌溉进行补贴。
鹤壁已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动用盘石头水库向下游开闸泄水,截至目前累计泄水1000万方;民主渠、工农渠、天赉渠等灌区、泵站加大引提水量全力浇灌。卫河沿线泵站,加强组织协调,提升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机井灌溉能力,开足马力日夜浇灌,努力扩大浇灌面积。
鹤壁还利用现有的抗旱设备全力抗旱,同时积极搞好水利设施的维修,组织好对饮水困难村庄的送水工作,努力开展优质抗旱服务,保证群众吃水。6月份以来共出动抗旱服务人数560人次,提供抗旱机械135台套,维修水利设施1050处。
许昌放弃绝收地块,重点保生活用水
□记者杜文育实习生郑晓寒
本报许昌讯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妥善处理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用水关系。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8月4日,许昌市水利局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许昌保障供水的“丢卒保车”措施。
目前,许昌市农村23.2万人,因旱造成临时吃水困难,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全市严重干旱面积达到50万亩。
7月28日,许昌市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许昌市水利局介绍,如果8月15日前,许昌市及北汝河上游仍无较强降雨对水源进行补充,许昌将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采取对造纸、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限制用水直至停产,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限量定时供应。许昌市水利局估计,若旱情持续,考虑到地下水位下降、浇水困难等因素,预计260万亩左右的秋粮能够达到基本产量。
若旱情持续发展,将动员组织群众优先保证粮食作物,减少对辣椒、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浇灌次数。对目前已经绝收或有可能绝收的地块,尤其是禹州西部、许昌县西部、襄城县旱情严重地块,将引导群众主动予以放弃,重点保证生活用水。
许昌市水利局有关人士说,目前许昌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2亿元。这批专项抗旱资金,主要用于机井维修、新打机井等抗旱应急工程,重点解决群众吃水困难问题。